一名技术员的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 2019-11-22
来源: 走进阳光
浏览:
记“专业拔尖人才”、技术中心主管杨德清       
       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初见杨德清,给人感觉务实、谦虚,一副博学多识的学者形象。但一涉及自己的专业领域,却又给人一种干练果断、严谨踏实的感觉。因出色的业绩,他被公司评为“2014年度专业拔尖人才”。杨德清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技术主管的华丽蜕变。那么他是如何蜕变的呢?
       2009年7月,杨德清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完成制浆造纸硕士学位的他怀揣着对专业的热爱和梦想的追求加盟了公司。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激情和拼劲,他很快便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大学毕业之后,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就业。在当时,像他这样的研究生有很多大的造纸企业向他招手,但他没有选择,最终怀着一腔的热情加入了世纪阳光。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个选择时,他很自豪地回答:当初毕业选择王董事长带领的世纪阳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日益发展壮大的造纸企业,非常符合我们这样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到这里就业和发展。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初入阳光的杨德清,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小伙一样,激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指导及周围同事的帮助下,才渐渐静下心来,逐步深入到业务中去。他工作的第一个部门是公司刚成立的技术中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首先要了解公司所产纸种的工艺流程和相应的技术参数,于是他从最基层的车间技术员做起。工作中,他把别人打牌娱乐的时间用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上,先后到公司一、二、三分厂车间进行实习。造纸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他工作勤恳,不怕吃苦,遇到疑惑之处总是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学习,辅之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反复钻研,从不计较时间、精力的投入。在实习期间,他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从不适应到适应,并圆满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工作任务,使他迅速从造纸理论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与实践结合的直观认识。
       2010年对杨德清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由于日常工作出色、业绩突出,公司领导决定任命他为技术中心湿部化学课题研究小组组长一职,负责车间制定攻关课题,并逐步实施解决生产问题工作。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挑战。当时研究小组刚成立不久,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十车间纸管原纸市场低靡,生产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公司领导决定将其作为技术攻关交给杨德清进行攻克。杨德清深知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担子是相当重的。为了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研究小组积极对纸管原纸湿部流送加添、化学品应用和湿部上网成形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纸管原纸湿部数据,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让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真正的结合。在公司领导的帮助以及研究小组的努力下,他们成功的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了产品成纸质量,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为销售部门开发稳定的纸管原纸市场奠定了基础。
       同年,正值新迈项目开机之际,公司污控车间IC塔厌氧菌完全钙化,造成厌氧塔崩溃,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厌氧塔的瘫痪,导致新迈无法开机,所有老外不得不临时回国,等待开机时日,老外多待一天,公司就要多付一天的费用,同时,厌氧塔启动不了,公司就无法正常生产,对公司效益和名誉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紧要关头,杨德清作为公司唯一一名学习过水处理的研究生,在公司领导的认同下,他被调到污控车间担任IC塔的合理化运行研究工作。
       面对当时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对于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杨德清来说困难重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
       当记者问到他有没有考虑过会失败时,他回答: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成功,没有失败这一说,如果失败了,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停业整顿。
       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金钱,他和同事们没白没黑地靠在现场,抓紧施工赶工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和运行参数参考的情况下,通过查资料,自主研发,不断地对厌氧菌的生活环境以及厌氧塔合理运行条件进行反复地研究和检测,经过3个多月一次又一次地探索调试,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最终得出了废纸制浆造纸外排污水适合IC塔厌氧菌生长繁殖的运行参数,并成功解决了厌氧菌钙化问题,外排污水COD从200mg/L以上降低到100mg/L以下,完全达标排放,为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
       几年的工作磨练,杨德清除了证明自己出色的研究技术能力,也展露出较强的沟通协调潜力。2011年,公司提升他为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职位,面对工艺管理、成本管控、质量改善工作中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打下扎实技术基础的他毫不怯场,通过与生产、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加强对车间化工辅料加入点进行系列优化,筛选了高性价比的制浆造纸化工辅料,并对工艺备品进行优化选型,使公司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问题得以有效改善。
       2013年,杨德清又迎来了人生的华丽回归,带着从车间工作收获的宝贵财富,他又被重新调入到技术中心任一、二分厂白挂面牛卡纸技术主管,负责原料到成纸的全线工艺技术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二分厂技改项目,重新制定和优化了工艺流程参数,并对相关工艺备品进行了优化选型,成功解决了八车间因纸机设备大幅变革,导致生产工艺和运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并通过使用部分阔叶木浆,改善了成纸匀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产品质量不是坐在办公室设计出来的,问题也不是能在办公室解决的。”这是杨德清始终坚持的理念,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为了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平时工作中,他最多的时间是在生产一线奔波。
       2014年上半年,因市场客户所做纸箱承重要求越来越高,且由原来的订箱工艺改为粘箱工艺后,造成白面牛卡纸市场原纸成箱后开箱的情况。针对原纸分层质量问题,他及时对生产工艺作出大幅调整,降低衬层灰分提高原纸层间结合力,从而使产品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同时,他还大胆地部分阔叶木浆替代针叶木浆,改善成纸匀度,吨纸成本下降30元。2014年9月份,他又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对瓦楞原料配比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打浆提高原纸裂断长强度,改善纸机运行效率;瓦楞表面施胶加用固体表面施胶剂,共计年节约额达300万元。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公司十分重视人才,今后我还要戒骄戒躁,提升自己研发水平,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杨德清告诉记者。探寻杨德清的工作历程,有太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但他深知成绩都将成为过去,他将继续在现实的历练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向新的前方大步迈进。
       而如今,他已是技术中心主管,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他深深明白,离梦想最近的方式是不断地勤奋努力;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出身的管理者,他最大的骄傲是在造纸方面留下更多的技术经验。为了这个梦想,他会继续、永不停歇地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