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当先锋 砥志研思勇作为--记机修车间技术员王希建

发布时间: 2020-01-05
来源: 走进阳光
浏览:
       他,学以致用参与公司打包机等设备的设计绘图及制作;他,深挖技能甄选焊材,践行节能降耗的理念;他,潜心笃志精于探究,用眼睛测量工时与效率;他,立身有责将安全思想植于同事心中,固化为一种行动。他就是集团公司机修车间技术员王希建。
走出燕园 结缘阳光
        2007年夏,他毕业于潍坊职业学院。主修数控和制图的他更喜欢设计与编程,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当下,他的爱好无疑适合社会的口味。他回忆,那时北方学编程的人少,能考出编程证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有证的他如果选择去南方工作如同拿到了美国的“绿卡”,且每月会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他犹豫着是否去南方发展的时候,学校学生会传来了消息:学生会成员可以留校。比起高薪的诱惑他更喜欢留在家乡找一份工作,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这对他也很有吸引力。
        一次回家,他看到了扩张中的阳光正在“招贤纳士”。当时他看到阳光的朝气蓬勃,发展前景好、后劲足,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让劳动者幸福”的企业文化更是让他心头暖融融的,感觉到踏实。2007年,他义无反顾加入阳光,从此与它结缘。
无畏无惧,向难而生
        刚开始,他在车间从事焊工方面的工作,谈到对车间工作的体会,与其他人认知的“生产一线工作就像‘背石头上山——又苦又累’”不同,他淡淡说道:“我真正感受到了‘纸上谈兵终觉浅,真操实练硬功夫’这句话的意思。学校里学的那些理论和车间的实际工作还是有些差距的,在车间里能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乐在其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汲取经验,充盈自己。
        2008年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各地建立的打包站也急需新上废纸打包机设备,但购买这种设备价格较高,公司为节省成本决定自行制作。在经过近1年多的锤炼后,他被选入“制作团队”。回忆当时的困境,他说:“当时最难的不是去制作这台机器,难在没有图纸,不知道怎么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概就是当时他们遇到的困顿。于是他们“走出去”,参观人家的设备,然后回来自行设计。手工绘图,图纸的绘制要求精准,因此一张图纸有时要经过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再根据自己绘制的图纸进行制作。制作不成功,他们就开会讨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再去另外一家工厂参观取经,再修图,再制作。一遍遍的修改、测试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就是凭着这股向难而生的坚韧,硬是制出了自己的“米”。经过半年的时间,最终成功制造出了废纸打包机,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后来,他又相继参与了公司自行制造的污控车间爆机设备、热分散斜螺旋轴等多个项目,并参与了公司三期、新迈纸业和后期车间多项技改项目,在延长机器使用周期、降低车间维修费用等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囿于眼前的困难,在迷雾中拨云见日,在乱象中抽丝剥茧,就会有大的收获,这是他坚信的,坚持的。
立身有责 砥志研思
        2015年,他被调到机修车间担任技术员,主要负责工时制定优化、管道施工方案制定、设备安装调试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他的“业务”拓展了,工作更偏重于技术的提炼和指导,从某些角度可以说是一种升华。
        他谈到技术员所负责的工作时,给记者打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比方:“你要制造一个杯子,我需要给这个生产线的每个工序制定一个工时的标准,工时标准即要有激励性也要有挑战性,这样才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从一个实战型技术员成为一个管理型技术员,除了懂技术还要在各项工艺和表单中磨砺修行,总结归纳。
      “再简单的工作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再细微的劳动也需要认真总结,这样才能做出乘法效应。”这是他任技术员时写在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的话。在工作中,他立身有责,砥志研思,从每一道工序、每一张报表、每一次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组成自己的“大数据库”,指导工作,因此他总能准确制定出工时,测算出效率。
        从车间一线员工干起,到班长、机械维修车间技术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忠诚于事业,执着于进取,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决不会松扣。